當前,城市治理邁向現代化,科技賦能正成為推動精細管理的核心力量。今年以來,湖州市南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以“體系引領+科技賦能”為抓手,將數字技術深度融入城市管理各個環節,助推城市治理效能和智慧化水平雙提升。
如今走進南潯,科技引擎正驅動著治理變革:通過數字筑基、智能調度與管理創新,城市治理穩步邁向智慧化、精準化。
數字筑基:夯實治理體系“硬支撐”
城市治理精細化,源于扎實的數字基礎。南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通過系統性建設,為城市管理搭建起“智慧大腦”。
先是對全區624路視頻監控、107臺單兵設備及9個鎮街主機存儲及網絡通訊等開展專項調研,梳理出4類15項共性問題;以此編制數據駕駛艙方案,制定《數字化執法設備接入標準》,確立“設備參數-接口協議-數據治理-應用規范”全鏈標準框架;最終通過新增視頻匯聚專線、接入區級平臺統籌管理等5項應對舉措,讓分散的執法設備形成有機整體,為城市管理提供標準化、規范化的數據支撐。
數字筑基的成效,在突發情況處置中得以彰顯。第8號臺風“竹節草”藍色預警期間,千金鎮江南路岔口因狂風暴雨出現多棵大樹倒伏,堵塞出入口,且短時強降雨導致路面積水上漲,影響車輛通行。
這一隱患被區指揮中心視頻監控精準捕捉,實時畫面經鎮街主機存儲與網絡通訊系統同步傳輸,數字化巡查體系提前20分鐘預警,為后續處置爭取關鍵時間。正是這套完善的數字化體系,讓城市管理從“被動應對”轉向“主動干預”。
智能調度:激活應急響應“快進鍵”
要讓數字技術轉化為實戰能力,關鍵在于依托科學調度機制實現效能釋放?;诖?,南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標準化指揮調度體系,推動城市管理問題實現“快速響應、高效解決”。
具體而言,南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建立標準化指揮調度演練機制,配套《指揮調度用語指導手冊》,每周開展會商-拉練-響應全流程演練;針對養犬不規范、油煙超標排放等高頻管理場景設置突發處置科目,打造15分鐘應急響應圈。今年以來,已開展23次專項演練,復雜問題處置時長縮短35%。
在臺風“竹節草”應對中,這套調度體系作用凸顯。接到預警后,千金指揮中心迅速聯合應急、住建等部門研判風險等級,按預案調動附近片組執法中隊,啟動15分鐘應急響應圈。調度指令同步推送至執法隊員手持終端,明確核心任務。
現場執法隊員與公安交警啟動“城警應消一體化”聯動,25分鐘完成樹木清理、線路搶修和道路恢復,結果即時反饋至指揮平臺,形成“發現-調度-處置-反饋”完整閉環,智能調度機制使執法響應效率提升40%。
管理創新:凝聚多元共治“向心力”
當數字技術與智能調度深度耦合,打破部門壁壘、凝聚共治合力便成為必然選擇。在湖州南潯,這種變革正通過機制創新落地生根。
其中,南潯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深化的“城警應消一體化”機制頗具代表性:通過融合公安無人機一體化實戰平臺與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,整合公安、消防、應急等38架無人機資源;同時聚焦治安防控、渣土監管等城市管理問題,創新“無人機巡航取證-AI分析預警-多部門聯動處置”閉環流程。
得益于這一創新,跨部門聯合執法效率提升3倍以上,今年以來累計發現并處置城警應消共治問題462件。通過科技賦能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,不僅實現將“智慧城市”建設成果轉化為居民看得見、摸得著的幸福體驗,更構建起“平時能監管、戰時能應急”的現代化城市治理新格局。
這場發生在基層的智慧治理變革,正以其扎實的實踐成效,為探索中國式城市治理現代化注入源頭活水。(王聰穎)